※ 解析度1440x900以上、網頁縮放100%<手機橫屏顯示、字型大小:預設>為最佳瀏覽排版

 目前SSD固態硬碟的探討 (SSD / HDD / SSHD / M.2) 2023補充


1是傳統HDD硬碟,後來SSHD產品也以磁盤為主的物理存取。現今當倉儲資料為主。
2是早期SSD,界面SATA排線,以閃存堆疊電子存取方式。日漸淘汰僅當舊機替換用。
3是M.2界面,從最早SATA到NVMe標準GEN3到未來GEN5,2023主流為GEN4X4。


我們用最白話沒有太專業用語的介紹,希望盡量讓不太懂電腦的也能粗淺明白:
2跟3類俗稱為SSD固態硬碟,是種高速存取與傳輸且不怕意外碰撞的儲存硬碟,但是有固定的存取次數壽命、電子中斷風險問題,所以相對比1類HDD硬碟不耐操。由於HDD硬碟的速度瓶頸是現代電腦效能的拖油瓶,故都以SSD當作系統碟,而HDD的資料長久保存可靠性、相對便宜的容量價性比,目前仍未被市場淘汰。


1. SSD的防撞性:沒有所謂撞擊壞軌耗損問題,相對移動損壞率低,不像HDD很怕碰撞。
2. SSD的高速性:SSD抹寫為電子式沒有機械物理限制,可發揮SATA6G之上傳輸速度。
3. SSD的效率性:SSD有高於HDD的直接存取技術,極快存取反應,提升系統操作流暢。
4. SSD的壽命性:SSD快雖快,有一定讀寫次數壽命,不過保固內正常使用也有好幾年。
5. SSD的昂貴性:SSD比HDD相對價高,也無法斷電長期保存,不適合拿來堆放倉儲用。

2015年HDD-500G價格在1400上下,128G的SSD普通不到2千,日後SSD將越大越便宜。
2023年500G的GEN4-SSD大降到一千上下,此應證了我們的估測。(對岸長江儲存有功)

HDD大小只差幾百幾乎只有容量差異,但SSD容量加倍通常產品速度跟壽命會不同。

(曾經還有SSHD混合式硬碟。以未來發展趨勢來說,RUN系統要效能反應就SSD,要存放操用保存就用HDD。) >>2023年此類SSHD硬碟市場已消失不再討論。


PS:根據2014六月的實測,SSD系統碟速度開機10多秒內、約快HDD的2~4倍以上。

※ 挑選SSD的重點跟誤區:(系統碟指一般的C槽,就是安裝作業系統、應用程式所在)
1. 同步非同步顆粒:曾出現的噱頭,同步代表出場控管較嚴格採同步顆粒製成,類似以前講的同批雙通道、顆粒一樣會比較好的說法,實際上都沒太大差異並不是很重要。
2. 讀取/寫入速度:這裡指的是『連續存取』,是非常大的誤區,但SSD作為系統碟很少有連續讀取/寫入(大量資料持續搬移)的時候,業者常拿此吹噓好壞,事實上不太重要。
3. IOPS存取速度:這是SSD最重要的效能指標,指的是每秒存取動作,主要是對於KB小型系統檔來說,是系統操作影響最大的重點。(特別是4K-IOPS為系統檔性能指標)
4. 傳輸速度亦即介面:SATA介面的SSD使用SATA6G/s的頻寬,老舊電腦仍可買到SATA介面的SSD來提升舊機性能,不過現今已發展到M.2介面PCIE匯流排GEN4X4速度。
5. 是否有快取:高階SSD產品本身還有內建快取記憶體,可提高存取速度跟穩定性,當然價格比一般沒有快取記憶體的SSD貴一點,算是判斷固態硬碟產品等級的指標之一。
6. 其他的技術:科技日新月異想必日後還有各種新SSD技術出現,最大的問題就是SSD的昂貴和穩定性技術成熟,但是個人認為終有一天是解決缺點進而取代HDD。

2016年S2,更低價的TLC顆粒SSD 240G已經平價到跟1TB HDD差不多了,TLC SSD開啟了全民SSD的時代,雖然TLC快閃記憶體穩定性和壽命是需要時間去檢驗的,用HDD作為系統碟已然被判出局。2022年QTL顆粒普及後,大容量且便宜的M.2-SSD成為市場主流。

SSD並不會像HDD有碰撞壞軌的問題,但不表示SSD不會"壞點",此壞點屬於存取區段損壞不是像HDD是撞擊的物理性磁區壞軌,所以通常是非特定區段分布,多半是把SSD當P2P下載區來操而耗損、或是長期高溫不清理保養等等導致的短壽後果、或五花八門的SSD製造商自身用料與顆粒品質優劣的產品預定壽命問題。

快閃記憶體耐操壽命雖然比不上傳統硬碟,但作為系統硬碟只要正常合理使用,以目前的技術還不至於沒幾年就壽終。但是很多人仍用過去操HDD硬碟的習慣,那SSD會較容易故障,特別是SSD很怕不正常斷電,所以要減少對SSD大量存取之類的作用、減少反復開關通電,否則會造成系統碟SSD掉盤磚化或引發自動重置設計。



1. 不是SSD通通一樣,SSD好壞速度都有差別,市面大都貪便宜用濫的裝機還沒散熱片。
2. 效能不是單靠換SSD,系統好壞差異安裝優化調整都很重要,劣質系統改善也許有限。
3. 有些早期筆電SSD並非一般SSD,原本筆電SSD只有低容量是設計來當快取用的,通常廠商是用M.2介面而且是用性能濫的便宜產品,又透過特殊硬體切換設計才能拿此當開機碟用,這類筆電的SSD裝存取效能當然低落慢了一個檔次,揷卡機板上的M.2介面SSD大多散熱沒改善,高溫短壽降性能也差了,請勿用正常用桌機SSD作系統碟之情況來相比較。簡單直白的說:筆電原廠內採用的SSD產品通常不是好貨,甚至只是個Intel Optane作用。
4. 早期的SSD讀取很強、但寫入速度偏弱 (隨控制器技術發展後來改善很多),所以在某些使用上SSD可能沒什麼感覺,甚至系統調配不良還會有卡頓現像。但現今問題都隨著技術成熟而解決,新規電腦若有正確安裝與選用,存取性能提升是明顯有感的。


1. SSD突然掛,不會像HDD那樣會有明顯狀況來提前預警。(例如:HDD異音卡頓壞點)
2. SSD是有固定存取壽命的,入門SSD過保就壽終的很多,操很兇的沒過保就掛也不少。
3. SSD不像HDD,一但消失抹除幾乎是無法輕易救援回來的。(所以才建議單純裝系統)
4. 如同HDD,避免下載、算圖這類大量存取反複持續操用在SSD,都會耗損硬碟壽命。
5. SSD容量注意不要亂塞到快滿,剩餘容量最好保持仍有20%以上,不然較容易壞掉。

所以 很重要要說N次!重要資料請千萬不要放SSD

並請養成平時備份的習慣,資料消失是沒有人有責任義務去幫忙保存與保固的。 
SSD強悍在速度存取上,但耐操不比HDD硬碟,以正確的方式去使用才不會提早操掛。
簡單說:系統SSD只需作業系統跟應用程式,下載緩衝、大量存取的最好放另顆硬碟。

大家要明白一個科技發展、網路發達、硬體廉價普及而造成的現像:
網路資源是越來越豐富,電腦用得太爽,能作更多事,使用者的需求操用程度就越來越加重,但是廠商硬體卻追求更低成本,所以SSD才能越便宜越普及。

什麼叫正常用途,以廠商標準HDD來當例子就是一天8小時一周五天,幾十年來沒加重加強過,廠商用幾十年前的操用標準、成本越搞越低,相反地使用者的硬碟存取越來越加重操用程度,若沒有正確良好觀念,沒有改變掉錯誤的存放習慣,理所當然很容易操壞平價的消費級硬碟。似想想8HRX5=40小時的讀寫量承受度,抓片看片狂24小時2天就跑一周壽命,那怎不故障?更別提是SSD加上一些不良使用的影響了,需求不斷加重與錯誤使用方式只會讓硬碟更加短命。SSD發展並沒有HDD那麼久,但相信未來SSD技術會更穩定、更成熟、更大更快相對更廉價。

碰到硬碟掛掉時,請好好想想為什麼別人的沒壞,使用上的觀念跟習慣是哪出問題,改善才不會再碰到。人的使用差異才是最大的,曾有客戶送兩台電腦,晚買遊戲用的比早買來辦公少用的時數存取量高3倍!本公司營業用主機也是SSD長年不關機,幾乎24小時運轉工作,也沒故障損壞過,使用壽命都過保以上哦。